社群與公眾參與

博物館,讓大家都找到說自己故事的方法

1980年代,脫離長達38年戒嚴時期的臺灣面對社會重構課題,提出「社區共同體」的新國族論述,透過文化政策強化資源的地方分散,鼓勵民間參與及地方意識的興起,也因此形塑了新的社會價值、歷史思維與理想生活願景。而博物館,被視為社會建構過程的重要媒介。

臺灣的博物館與社會建構,有幾個重要特徵:從國立、公立到社區博物館、類博物館,都參與其中;社區博物館與類博物館的數量與活力令人矚目;由於積極推動社群與公眾參與,發展出獨特的論述與實踐。博物館,或是參與或是陪伴,透過在地歷史與文化的蒐藏、紀錄、展演等,促成社區營造,地方知識與集體記憶建構,公眾參與/公眾主體、多元形式的歷史書寫。如此,博物館成為連接、思考過去、當代與未來之樞紐,形塑出本土的公共空間性格。